受全球宏觀環境的變化和中國經濟的內生邏輯影響,中國經濟正處于結構調整期,以“鐵公基”為主的傳統模式遭遇危機;但中國經濟基礎依然堅實,數字化與、氣候變化、能源轉型、全球多極化等趨勢正重塑產業格局,創新主導的 “新質生產力”正加速推動中國產業的數字化和綠色低碳“雙轉型”。隨著產業的持續升級,以及消費市場的復蘇,中國最終會再次進入經濟加速上升通道。
近日,施耐德電氣在青島舉辦2024年創新峰會,施耐德電氣執行副總裁、中國及東亞區總裁尹正表示,新質生產力與數字化、綠色低碳的“雙轉型”密不可分,在發展新質生產力、大規模設備更新等政策利好的推動下,企業需借助“技術創新”和“生態創新”這兩大引擎,乘勢而上,贏得未來機遇。
在外部大趨勢下,施耐德電氣自身轉型及賦能伙伴和用戶的大量成功實踐,其驅動力正來自于立足“中國中心”、堅持本土創新的發展戰略。同時,施耐德電氣也持續發力AI等一系列前沿技術,大力強化創新與生態合作,將全球先進經驗和本土用戶需求相結合,使中國的客戶可以享受到施耐德電氣的創新解決方案與全面服務。
進入2024年之后,中國的綠色化發展進程又有明顯提速。中央深改委在年初審議通過了《關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城鄉建設發展綠色轉型,強化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
近一段時間,國內有關部門又陸續研制出臺了《加快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等多項轉型文件,從而推進制造業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在尹正看來,新質生產力“喜新不厭舊”,新行業、新賽道需要新技術的加持,傳統行業也同樣需要,“技術創新越跑越快了,為產業提供的轉型動力也越來越足。中國正處在重要的經濟結構轉型期,企業應當抓緊行業升級改造,為建立長期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的積蓄力量。”
在華外企業務布局也隨著中國經濟結構和產業需求在一同調整,持續關注并積極尋求在中國市場增長和發展的新動能,呈現高端化、服務化、數字化、綠色化發展態勢。商務部數據顯示,1-5月,中國高技術制造業引資504.1億元,占全國引資比重較上年同期分別提升了2.7個百分點。
尹正坦言,中國市場不僅是跨國企業收入的重要來源,而且還是開發創新技術和行業特定創新方案的中心。這些新進展對于推動跨國企業在中國乃至全球市場的增長都至關重要。
在眾多跨國企業中,施耐德電氣以緊貼中國市場實際需求的本土化戰略著稱。“如今,施耐德電氣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無錫建立了五大研發中心,并在北京落地了AI創新中心,形成了軟硬件一體化的研發體系。我們的技術方案都在自身運營中得到了廣泛驗證,在中國的29家工廠和物流中心中,19家是‘零碳工廠’、15家是工信部認定的‘綠色工廠’。”尹正說,“中國有強大的創新能力、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完整的生態體系,讓施耐德電氣能夠建立研、產、銷一體的敏捷機制,不僅凝聚內部力量,更持續強化外部生態力量。我們稱為‘中國中心’戰略。”
對中國市場的深刻認識,是施耐德電氣深入推進本土化戰略的重要基礎,更是前進的方向。近年來,隨著“航向”不斷校準,施耐德電氣在中國市場的業務布局持續深化。
“實現高效和可持續有公式可循,有工具可用。”尹正認為,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第一大引擎。施耐德電氣自身踐行和廣泛賦能的經驗都表明,電氣化、自動化和數字化三大技術的融合可以全面提升效率,增效降碳,已成為數字化和綠色低碳“雙轉型”的關鍵工具。
尤其是在AI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先進的AI應用可以進一步強化仿真建模、流程自動化、預測分析等功能,從而全面提升生產和能源效率,挖掘價值潛力,以轉型促收益。在峰會上,施耐德電氣展出了多項以AI為代表的技術創新,相關商業化應用成果也在中國市場不斷涌現,行業應用范圍不斷拓展,深度賦能實體經濟,為行業提質增效與實現減排提供助力。
與此同時,中國持續推動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也為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契機。根據國家發改委初步估算,設備更新將是一個年規模5萬億元以上的巨大市場,生產設備的數字化和綠色化改造也備受關注。《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于3月正式印發以來,31個省(區、市)均已召開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相關會議,其中多地推出獨具特色的“定制版”方案。
大規模設備更新劍指存量市場。施耐德電氣通過EcoConsuB體育官網 B體育網址lt咨詢、EcoCare運維以及EcoFit適配改造構建了全面、高效的服務體系。其中,EcoFit 適配改造服務正是其面向存量市場推出的重要“利器”。EcoFit 適配改造服務通過為老化的工業和電氣設備提供備件供應、降低維護成本、減少設備老化磨損、實現系統擴容升級等途徑,將循環經濟的理念融入用戶的業務當中,幫助用戶實現更安全、更可靠、更經濟、更環保、可持續的改造收益,并廣泛賦能相應的行業生態圈。
目前, EcoFit 適配改造服務的成功案例已遍及電子制造、食品飲料、樓宇等各個細分領域,為諸多中國用戶帶來了可觀的應用成果。據計算,EcoFit 適配改造服務可提升25%的設備使用壽命,并降低90%的資源浪費。
以全球光電領域頭部企業舜宇光學為例,通過施耐德電氣數字配電解決方案與EcoFit適配改造服務的共同加持,不僅保障了舜宇光學生產電力的穩定供應,還在其設備數量3倍激增的情況下,實現了后勤管理團隊0人力增配,并基本實現了100%的數字化監控與記錄,為后續能效的提升打下了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大型企業,中小企業大多分布在傳統產業和價值鏈中低端,受限于人力、資金等約束,設備更新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也恰恰是一個亟待開發的藍海。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也提出,要加大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持,與開展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實施技術改造升級工程等有機結合。
在尹正看來,中小企業更需要個性化、一體化的需求,對此,施耐德電氣建議采用“小步快跑”式的優化改進, 同時“先軟后硬”,借助軟件先把數據打通,以數據驅動流程轉型,基于數據優化運營決策,從而為企業數字化和綠色低碳打下堅實基礎。
在眾多跨國企業中,施耐德電氣以緊貼中國市場實際的本土化戰略著稱。對中國市場的深刻認識,是施耐德電氣深入推進本土化戰略的重要基礎。
無論是創新,還是數字化和綠色低碳,都離不開生態圈的協作。施耐德電氣深知與中國客戶和合作伙伴持續合作的重要性,特別是面對新形勢、新機遇,更需要加強與各界生態伙伴的協作。“一方面,中國市場需求迭代速度快,只有與客戶和合作伙伴密切溝通,了解各方需求,才能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另一方面,施耐德電氣自身的創新節奏也很快,只有讓客戶和合作伙伴及時了解公司的最新創新成果,各方合作才能更加緊密。”
因此,施耐德電氣在中國每年都要舉辦一次創新峰會,并將其視為在中國市場校準“航向”的重要契機。而生態圈協作創新,代表著施耐德電氣獨特的創新機制:對內敏捷、對外開放。
峰會期間,施耐德電氣還攜手各界伙伴,開啟了第五季“創贏計劃”,設置“成長營、加速營、AI+探索營”的三營模式,幫助創新型中小企業對接真實的客戶需求,開發數字化解決方案,打造創新生態和科B體育官網 B體育網址技影響力。過去4年來,有近80家中小企業參與“創贏計劃”,輸出了40多項聯創成果。作為行業盛事,峰會還設立了創新展區,施耐德電氣攜手聯想集團、海博思創、杭州賽辰電氣、巨石集團、中訊郵電咨詢設計院、山東東明石化及遼寧春光藥裝等伙伴,聯合展示覆蓋基礎設施、數據中心、工業、樓宇等關鍵領域的數字化解決方案,為參會各界伙伴提供可借鑒的轉型路徑。
“每一年我們都在積極尋求與合作伙伴的協同創新,也體驗到產業的升級變化,更收獲了不斷成長的‘朋友圈’。施耐德電氣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大力強化創新與生態合作。我們期望攜手各界伙伴,共同推動產業、區域和城市加速‘雙轉型’,與中國‘朋友圈’共贏未來。”尹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