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2024華夏雙碳能源發展大會”在中國國際博覽中心(朝陽館)順利舉行,本次大會以“向陽生長·逐光而行”為主題,為風光儲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在圓桌對話環節,金螳螂副總裁陰皓明擔綱嘉賓主持,嘉賓包括欣旺達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營銷總經理鄭露蓉、中國物資再生協會風光設備循環利用專委會副秘書長王熙然、新壹科技市場副總裁毛木子、北京數通世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晶晶、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梁衛國,圍繞“新能源融合發展新業態”進行深入探討。
“雙碳”背景下,我國新能源產業高歌猛進。2023年,國內風電、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大幅增長,與此同時,全國大部分省份目前都出臺了項目配儲的政策。在行業變革和新時代需求的背景下,如何應對形勢變化、推動風光儲產業及其產業鏈融合,已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光伏、風電的發展離不開儲能配置。鄭露蓉表示,對傳統電網可以起到很好的補充作用,在波谷時,系統通過充電將電能儲存起來;在波峰時,儲能系統又將儲存的電能釋放到電網中,從而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儲能產品能有效實現電網削峰填谷,緩解高峰供電B-sport B體育官方網站壓力。中國自主研發的儲能產品,在海外市場銷售情況呈上升態勢。
對于風光儲產業如何協同發展,梁衛國發表了自己的觀點,第一要順應經濟發展大勢,把握方向;第二要順應行業的大勢,找準自己的位置;第三要發揮第三方的平臺作用,積極作為。“比如風電、光伏、儲能處于電力行業的發電側,要理解的自身特征、決策機制、業務流程,才能更好的融入的發展。”
光伏、風電經過20年的發展,設備退役提上日程。3月14日,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指出推進重點行業設備改造,內容包括完善風力發電機、光伏設備及產品升級與退役等標準。
“退役的風光設備循環利用已經發展成為當下一個非常新興火熱的新產業,也即將迎來重大的發展機遇。”王熙然介紹,從2021年開始,國家就已經在政策中頻繁提到退役風光設備循環利用問題。同時,我們風光設備循環利用專委會在走訪調研中發現,已經有很多科研院校、民營企業在研究攻克風光退役設備高值利用的新技術、新模式。我們確實發現了很多讓人為之興奮的技術,除了將退役的風光設備進行梯度利用、以大代小以外,還有很多企業通過物理法、化學法將這些新興固廢改變或還原成新的材料投入到其他行業中應用。
數字革命和能源革命深度融合,是融合發展新業態的重要著力點。在數字化、AI等技術發展下,新能源生產消費過程智能化管理有望實現,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激活虛擬電廠、能源大數據平臺等新業態、新模式。
AI發展如火如荼,為新能源行業帶來了新質力B-sport B體育官方網站量。毛木子指出,目前大模型發展非常快,但通用型大模型在解決新能源領域問題時存在局限性。無論是對技術的理解、數據的訓練還是分析,與專業深入的水平相比,都存在差距。“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行業共同將大模型的訓練提升到新的高度。只有當新能源領域擁有自己的OpenAI,才能真正將技術賦能行業。”
從“雙碳”數字化和結合管理角度,劉晶晶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她指出,首先,“雙碳”數字化管理需要大量的數據,AI技術可用于自動化的采集和處理,如利用機器學習算法碳排放數據,快速地發現規律。
劉晶晶進一步指出,AI技術也可以用于幫助監管機構更有效地去監督企業的碳排放情況,并且確保合規性;最后,“雙碳”數字管理和AI結合,通過分析城市的能源B體育平臺 B體育網站排放,優化供應和分配,可以實現整個城市能源系統的智能管理。
圓桌論壇充分探討了風光儲產業融合發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引入大模型、人工智能技術概念,突破局限性,為新能源發展帶來更大空間,同時前瞻性地預測退役風光設備循環利用的廣闊前景,助力新能源的全方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