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專題點評:《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發展規劃藍皮書》點評。“三步走”時間表明晰:提前一年全面建成,電改步伐再度提速:《藍皮書》重點提出2025-2035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發展目標的“三步走”戰略,較先前的目標提前1年,電改步伐再度提速。新能源入市:入市節奏加快,大基地模式重點提及:《藍皮書》再度重申新能源入市方向不動搖,且特意提出在2024-2025年的初步建成期即“有序推動新能源進入市場”;在2026-2029年的全面建成期要“實現新能源全面參與市場”。新能源入市節奏與時間節點同步加快。總結與點評:調節性資源價值持續凸顯,新能源仍需綠色價值認證。受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建立和新能源持續大規模入市影響,電網負荷峰谷差或將逐步拉大,火電、儲能、虛擬電廠等靈活性調節資源或將因調節需求和現貨電價套利空間增大而受益。用戶側主體的消納責任的進一步落實是綠色價值認證的關鍵,綠電仍需具體政策持續推進以落實消納責任和推廣綠電綠證交易。。
月度板塊及重點上市公司表現:11月電力及公用事業板塊下跌2.2%,表現劣于大盤;11月滬深300上漲0.7%到3916.6;漲幅前三的行業分別是商貿零售(13.6%)、綜合(8.6%)、紡織服飾(6.9%)。
月度電力需求情況分析:10月電力消費增速環比持續走低。2024年9月全社會用電同比增長4.33%。分行業:一二三產用電增速環比均降,居民用電增速大幅下行:2024年10月,一、二、三產業用B體育網頁版 B體育官網入口電量同比增速分別為5.06%、2.72%、8.36%,居民用電量同比增長8.07%。分板塊:制造業用電增速持續低位,高耗能用電增速環比大幅下行。分子行業看,高技術裝備制造板塊中用電量占比前三的為計算機通信設備制造業、金屬制品業、電氣機械制造業。消費板塊中占比前三的為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和房地產業。六大高耗能板塊中占比前三的為電力熱力生產及供應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和化學相關制造業。分地區來看,東部沿海省份用電量領先,西部省份用電增速領先。彈性系數方面,2024年三季度電力消費彈性系數為1.57。
月度電力生產情況分析:水電出力持續同比為負,火電出力增幅環比收窄。2024年10月份,全國發電量增長2.10%。分機組類型看,火電電量同比增長1.80%;水電電量同比下降14.90%;核電電量同比上升2.20%;風電電量同比上升34.00%;太陽能電量同比上漲12.60%。新增裝機方面,2024年10月全國總新增裝機3675萬千瓦,其中新增火電裝機875萬千瓦,新增水電裝機90萬千瓦,新增核電裝機0萬千瓦,新增風電裝機668萬千瓦,新增光伏裝機2042萬千瓦。發電設備利用方面,2024年1-10月全國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2880小時,同比降低4.27%。其中,火電平均利用小時3631小時,同比下降1.28%;水電平均利用小時數2937小時,同比上升8.62%;核電平均利用小時數6336小時,同比下降0.33%;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1750小時,同比降低3.63%;光伏平均利用小時數1052小時,同比下降6.07%。煤炭庫存情況、日耗情況及三峽出庫情況方面,內陸煤炭庫存環比上升,日耗環比下降;沿海煤炭庫存環比下降,日耗環比下降;三峽水位同比下降。
月度電力市場數據分析:12月代理購電均價環比持續回升。12月月度代理購電均價為408.76元/MWh,環比持平,同比上升0.12%。廣東12月月度交易價格略微恢復,11月現貨市場電價環比上行;10月山西現貨交易價格現貨均價環比上行明顯,山東現貨交易價格現貨均價環比持續下降。
行業新聞:(1)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電力市場交易行為有關事項的通知》;(2)(2)廣東電力交易中心向各經營主體發布《2025年度交易風險提示》;(3)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公布2024年10月各省級區域新能源并網消納情況。
投資觀點:我們認為,國內歷經多輪電力供需矛盾緊張之后,電力板塊有望迎來盈利改善和價值重估。在電力供需矛盾緊張的態勢下,煤電頂峰價值凸顯;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持續推進下,電價趨勢有望穩中小幅上漲,電力現貨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機制有望持續推廣,容量電價機制正式出臺,或明確煤電基石地位。雙碳目標下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或將持續依賴系統調節手段的豐富和投入。此外,伴隨著發改委加大電煤長協保供力度,電煤長協實際履約率有望邊際上升,我們判斷煤電企業的成本端較為可控。展望未來,我們認為電力運營商的B體育網頁版 B體育官網入口業績有望大幅改善。電力運營商有望受益標的:1)煤電一體化公司:新集能源、陜西能源、淮河能源等;2)全國性煤電龍頭:國電電力、華能國際、華電國際等;2)電力供應偏緊的區域龍頭:皖能電力、浙能電力、申能股份、粵電力A等;3)水電運營商:長江電力、國投電力、川投能源、華能水電;4)設備制造商和靈活性改造有望受益標的:東方電氣、青達環保、華光環能等。
風險因素:宏觀經濟下滑導致用電量增速不及預期,電力市場化改革推進緩慢,電煤長協保供政策的執行力度不及預期。
證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粵電力A盈利能力較差,未來營收成長性一般。綜合基本面各維度看,股價合理。更多
證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皖能電力盈利能力較差,未來營收成長性良好。綜合基本面各維度看,股價合理。更多
證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陽能盈利能力一般,未來營收成長性一般。綜合基本面各維度看,股價合理。更多
證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陜西能源盈利能力一般,未來營收成長性一般。綜合基本面各維度看,股價合理。更多
證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東方電氣盈利能力良好,未來營收成長性良好。綜合基本面各維度看,股價偏高。更多
證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華能國際盈利能力較差,未來營收成長性良好。綜合基本面各維度看,股價偏高。更多
證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浙能電力盈利能力較差,未來營收成長性良好。綜合基本面各維度看,股價合理。更多
證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華能水電盈利能力一般,未來營收成長性良好。綜合基本面各維度看,股價合理。更多
以上內容與證券之星立場無關。證券之星發布此內容的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證券之星對其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保證該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相關內容不對各位讀者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如對該內容存在異議,或發現違法及不良信息,請發送郵件至,我們將安排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