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深入推進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其中,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和實現“雙碳”目標B體育官網 B體育網址的關鍵載體。隨著風電、光伏等
3月26日,為期三天的2024中國國際清潔能源博覽會在北京開幕,此次博覽會以“清潔能源助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為主題。在博覽會開幕式上,多位專家學者對當前我國新型電力系統的發展態勢以及日后的發展關鍵進行了討論。參會的有關專家學者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我國新型電力系統發展勢頭強勁,后續的建設重點應為要加快構建適應大規模發展的新型電力系統。
當前,積極發展清潔能源,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已經成為國際社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普遍共識。在經過持續攻關和積累之后,我國多項技術和裝備制造水平已經全球領先,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潔電力供應體系。
截至2023年底,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達到了15.16億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的51.9%,在全球可再生能源總裝機中的比重近40%;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近3萬億千瓦時,接近全社會用電量的1/3。
“2023年,中國光伏產業繼續保持了迅猛發展的勢頭,新增裝機超過216GW,全球占比歷史性超過一半;累計裝機接近610GW,助力可再生能源裝機歷史性超過了火電。2023年,國內光伏制造業產值超過1.75萬億元,同比增長17.1%,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4個主產業鏈環節產量同比增長均超過60%。”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在博覽會開幕式上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清潔能源的發展也為全球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我國風電機組等關鍵零部件的產能占全球市場的70%以上,光伏多晶硅、硅片、片和組件產量占全球比重則均超過80%。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秘書長郭奎龍表示,2023年,我國大型新能源項目外送通道進一步打通,“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新能源項目合作高質量發展。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新能源發電行業保持增長態勢,中國企業實現227個簽約項目,合同總額為264.7億美元,同比增長37%,占電力行業全部簽約項目總金額的51.5%。
“新能源發電項目已經從規模擴張向專業化、集約化轉變,面對新的發展機遇,更需要各方攜手共同做出新的努力和嘗試。”郭奎龍說明了我國新型電力發展下一步破局的關鍵。
那么,我國究竟該如何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對此,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職副理事長王抒祥建議,加強新型電力系統頂層設計,統籌推進新能源大基地建設,統籌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推動電力領域科技創新,加快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具體到實際操作層面,王抒祥認為,應該深入研究適應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友好并網的先進電網和儲能等新型電力系統支撐技術,開展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電力電子裝備接入電網穩定運行控制技術研究。加大新技術應用示范的支持力度,加快新型電力系統、、氫能、CCUS等標準體系研究,發揮標準引領作用。
新型電力建設對于我國而言究竟意味著什么?企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志軒表示,從未來發展趨勢來看,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比重將快速提高,要加快構建適應新能源大規模發展的新型電力系統,強化能源電力發展規劃。
“要堅持協同發展,由于新能源的特性決定了難以單獨由新能源保障能源供應安全。同時,能源電力的協同發展是電力系統特性、能源產業鏈上下游特性以及我國的國情決定的。”王志軒如此表示。
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會長和振偉同樣認為,當前,國內外環境復雜嚴峻,世界經濟面臨諸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我們既要堅持機遇和挑戰并存的思路,為促進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建立多層次協調機制,更要充分利用科學技術,朝著更加綠色、開放、平衡的方向發展能源新科技,大力推動國際化能源合作惠及世界各國。”和振偉在開幕式上如此表示。